读《斯坦福极简经济学》笔记之宏观经济学-Part1
人均GDP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
宏观经济vs微观经济
- 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总合的、自上而下,它把整个经济视为一个大型有机体,内容包括经济增长、失业、通胀、贸易差额等
- 微观经济学关注商品、劳动力和资本的个别市场,以及垄断、竞争、污染、科技、贫穷、收入不均、保险和治理等议题
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
- 经济增长、充分就业、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
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,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
- 财政政策是政府税收和支出的政策,包括政府预算和预算赤字
-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政策,它会影响利率、信用以及社会上借款与放款的数量
国内生产总值(Gross Domestic Product, GDP)
- 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衡量标准。即一个经济体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。可以根据生产和销售的商品价值,或需求与购买的商品价值来衡量
实际国内生产总值(real GDP)
- 经过通胀调整后的GDP
为什么人们重视经济增长
生产力的三大驱动因素
- 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升,即每一工时的产出增加,或是每位员工的产出增加
- 实物资本增加(意即有更多的资本设备让员工使用)、更多的人力资本(意即员工有更多的经验或更好的教育),以及更好的技术(意即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)
经济衰退,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
失业的代价是什么
- 个人的损失不单是没有收入而已
- 实业会带来社会问题,从家庭的沉重压力到健康变差,甚至引起社会犯罪
- 实业会缩减国家经济规模
- 实业会增加民众对政府支出(福利及社会服务)的需求
两类失业
- 自然失业,来自动态衰退以及员工就业与产业变动
- 周期性失业,周期是指经济从谷底到峰顶的经济周期
减少周期性失业常见政策
- 提供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,以对抗经济衰退,使企业有更大的动力雇佣员工
- 财政政策,利用减税来鼓励家庭和企业花钱,或是增加政府的直接支出
- 货币政策,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,鼓励贷款买车或买房,以促使相关厂商雇佣更多人
长期而言,工资增加的基础在于提升员工的平均生产力,亦即更好的教育投资、更好的实物资本设备投资,以及发明并采用新技术
通畅率走高会使市场运作不顺畅
通货膨胀
- 任一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全面上升的现象
- 基本的方法是定义“一篮子”商品,其中每个商品的数量代表一个家庭在某段时间内的典型消费。然后,你可以计算购买整篮商品(不是任一个别商品)的总成本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情况
- 固定一篮子商品会发生的问题是商品有替代品和技术变化
通货膨胀指标
- 消费者价格指数(Consumer Price Index, CPI)是一个常见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,它是由美国劳工统计局根据消费者支出调查(非常详细的调查家庭购买的东西)计算而得
- 生产者价格指数(Producer Price Index, PPI),它是根据生产者购买的一篮子商品(例如刚才、石油及其他原材料或设备)来计算的
- 批发价格指数(Wholesale Price Index, WPI),它观察的是零售商支付的批发价格
通货膨胀为什么不好
- 若所有的价格、工资、利率和银行账户的存款都以同等比例增长,而且这个比例是每个人都知道的,那么便没有人会在意。
- 在现实世界里,通货膨胀不是均匀分配的,且不容易预知,因此会有某些团体受益,并把成本转嫁给别人
- 一个月内的通胀率达到20%,甚至40%以上,称作恶性通胀(hyperinflation)
对抗通胀
- 和整个社会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有关
- 抑制整体需求,是追逐商品的钱变少
- 抑制需求方法包括增税、削减政府支出、提高利率以及抑制借贷
贸易顺差的真正意思是借钱给国外
出口大于进口,该国就有贸易顺差(trade surplus),进口大于出口,该国则有贸易逆差(trade deficit)
经常账户余额(current account balance)是单一统计值,可描绘一个国家贸易余额最全面的轮廓。该数据包括商品贸易,还包括国际服务、国际投资及所谓的“单边移转”(unilateral transfer)。单边移转是没有购买商品或服务却送出的款项,如对外援助
对经济学家来说,贸易逆差真正的意思是,结算下来,一国是从国外借钱,而且有国外的投资流入。同理,贸易逆差真正的意思是,结算下来,一国是借钱给国外,且有对外投资的流出
金融资本供给有两个主要的来源:国内资金的储蓄加上国外资金的流入。金融资本需求也有两个主要的来源:国内实物资本的投资需求和政府借款
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,借款后的挑战是如何运用这笔借来的资金,使其产生充分的效益或汇报以偿还贷款
短期看需求,长期看供给
制定经济政策时,最常见的基本架构,称作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(aggregate supply and aggregate demand model)
总供给是宏观经济中所有产品的总供给,它受到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(potential GDP)的限制。潜在的GDP的定义是,当所有的资源或人力都被充分运用或就业时,社会所能产生的东西。潜在的GDP也被称为“充分就业GDP”,表示工人和机器都被充分运用
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对各种产品的需求。我们可以把总需求定义为五个要素构成。那就是C+I+G+X-M,我们用它们来决定GDP,也就是消费+投资+政府支出+出口-进口。在这些构成要素里,消费通常是GDP的最大构成要素,投资是变动最大的,政府支出也许是最直接的政策目标工具。出口与进口,则会收到其他国家经济状况的严重影响
萨伊定律(Say’s Law)是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让-巴蒂斯特.萨伊(Jean-Baptiste Say)的名字命名的,主要“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”(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),支持该观点的经济学家也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派
凯恩斯法则(Keynes’s Law),它是以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.梅纳德.凯恩斯(John Maynard Keynes)的名字命名的,主张“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”
长期来看,经济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总供给,也就是工人数量、工人的技能和教育程度、实物资本投资程度、主要资本投资程度、主要生产技术,以及上述因素互动时的市场环境